中国人民政府
河南人民政府
mobile.365-588_Bte365_365football人民政府
网站首页
mobile.365-588
mobile.365-588
组织机构
机构职能
人事任免
关于我们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政策法规
法律法规
部门文件
政策解读
土地管理
用地审批
土地利用
耕地保护
规划矿产
规划管理
矿产管理
地质灾害预警
统计信息
科学普及
专项工作
全民科学素质教育
精神文明建设
优化营商环境
行政许可处罚公示
自然资源主题宣传专栏
全面从严治党
一网两长、农耕房整治
法治政府创建
漯河林情
林木种苗信息
联合测绘成果共享
行政执法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规划矿产
>
地质灾害预警
规划矿产
规划管理
矿产管理
地质灾害预警
统计信息
科学普及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杨士海在栾川县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信息中心 来源: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30日 浏览:1632
2016年6月21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今天,很高兴参加栾川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也是第一次参加县级地质灾害工作会议,印象非常深刻。感觉栾川县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领导到各个部门都很重视。首先,会议规格以及参加的人员构成都是严格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来安排落实的。条例规定,政府是责任主体,县、乡(镇)村都是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的主体。国土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协调,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所以,今天在现场一线,充分体会到栾川县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责任落实比较到位。另一方面,通过刚才县政府主管领导袁部长对工作的总结以及部门和乡镇代表的发言,也可以看到,在过去的一年,栾川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是比较明显的,工作很扎实;今年的工作,大家的思想认识和准备方面都很到位。栾川是全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县,借此机会,我谈几点认识和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 (一)地质灾害防治是国家减灾防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灾害防治在常态化的防灾方面仅次于防汛,每年都要进行全国性的部署。尤其是2010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地质灾害在社会的影响和关注度突然提升,党中央、国务院对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视前所未有,每一年党中央、国务院主要领导都会作出批示或者在讲话中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借助已发生的灾害,要求在做好抢险救灾的同时,都要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要求;省政府每年都要专题研究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相关领导也多次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媒体和社会各界对地质灾害也非常关注。从上到下对地质灾害的重视,充分说明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二)地治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生命工程,民生工程。 地质灾害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群死群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强调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地质灾害防御能力,对维护群众权益、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生态文明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不力,就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地质灾害防治是生命工程、民生工程。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与扶贫开发搞好对接,把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与扶贫搬迁项目紧密结合,把解除生命威胁和脱贫致富很好的结合起来。 (三)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重大,备受各界关注。 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与责任事故是有密切联系的,处置不到位,措施不力,自然灾害也会转化成为责任事故。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是谁引发谁负责。譬如,矿业开发、修路及工程建设,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到位,未采取防范措施和防治工程治理,同样要承担责任。因此,大家对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要有清醒的认识。 二、要清醒认识地质灾害防治的艰巨性,复杂性 栾川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防治任务十分艰巨。一方面,地质灾害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有的地质灾害隐患是看不见的,变化是在岩层的下面,经过多次排查也发现不了,受强降雨等自然因素影响,发生时往往突如其来、防不胜防。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结构的扰动也越来越大,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大。10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外的地方也要关注,过去没有发生不代表今年就不发生。因此,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底线思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从最坏处入手,往最好处努力,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任何思想上的麻痹,都可能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任何工作上的失误,都可能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要坚决克服侥幸、松懈、厌战等思想情绪,驰而不息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准备工作。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在灾害发生后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地进行应急处置,才能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全力做好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落实方案预案。 按照各级政府发布的方案预案,把各级责任落到实处。要进一步落实政府主体责任,部门共同参与责任;引导广大群众也要参与,使群众认识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严重性,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防治责任要落实到村,到组、到户,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二)落实四项制度。 一是排查巡查制度。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密切监控威胁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隐患点变化情况;二是预警会商制度。加强国土、气象、水利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合会商,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动向,及时发布精准预警预报信息;三是应急值班制度。要实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干部值班,领导带班。在降雨期间,尤其是夜晚,要加强值班情况的随机抽查,对抽查情况要及时通报;四是信息速报制度。发生险情灾情,要第一时间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国土部门报告,信息报送要明确领导把关,专人负责。对因瞒报、迟报、漏报影响抢险救灾,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责任。 (三)加强督促检查。 要组织督查组定期不定期深入基层,对防灾措施、各项制度、各级责任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加大节假日、双休日、夜晚和下雨天干部应急值守、群测群防员上岗巡查情况的抽查,加大汛期地灾防治工作督导检查的力度,确保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 (四)强化群测群防。 加强群测群防员和基层地质灾害防治人员的识灾防灾知识培训,努力使每人达到“四应知”(即应知隐患点的情况和范围、应知避难场所和转移路线、应知险情灾情报告流程和方法、应知地质灾害监测时间和次数)和“四应会”(即应会识别地灾发生前兆、应会使用简易监测方法、应会对监测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初步判断、应会指导群众防灾和应急处置)。对隐患点威胁的群众要坚强防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群众防灾意识,做到“三应知”(即应知道预警信号、应知道避险线路、应知道避险场所)。 (五)突出工作重点。 一是突出重点区域。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乡镇)的地质灾害防治。二是突出重点时段。加降雨尤其是强降雨期间、夜晚、节假日期间防治工作的检查和隐患巡查排查。三是突出重点部位。对学校、医院、村庄密集地、旅游景区、工程施工等地点、基础设施工地,尤其是建筑施工工地,要加强地灾防范和督促检查工作,努力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群死群伤事件发生。 (六)强化应急处置。 发生险情灾情,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抢险救灾,及时、果断撤离受威胁人员,组织专家开展隐患调查,划定危险区域,组织科学施救,防止二次伤亡。对重大隐患点(中型以上)要组织应急避险演练。 (七)积极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搬迁避让和治理工程。 把地质灾害隐患区受威胁群众搬迁避让与扶贫开发、异地扶贫搬迁、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把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人员搬离威胁区,从源头上消灭地质灾害威胁。有些不好搬迁的隐患点要实施工程治理。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是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重要措施,要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