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县北舞渡镇位于该县北部,辖20个行政村3.3万人。北舞渡国土所现有工作人员5人,近年来,该所围绕全镇的经济发展,将辖区内的土地信访矛盾都化解在了基层,三年内未发生一起越级上访事件,有力维护了当地的社会稳定。概括起来就是“用好情、理、法”、做好四件事。
用真情对待信访工作。第一是换位思考。该所常以“我就是上访者”来考虑问题,站在上访者的角度,体谅他们的困难和诉求。通过换位思考,不但拉近了与上访群众的距离,更让工作人员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二是耐心倾听。绝大多数来访者不是有困难就是有怨气,话中难免会带有一定的情绪。面对来访者的申诉,甚至是吵闹、谩骂, 该所人员都会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态度和蔼,杜绝了“一说就吵,一谈就崩,又吵又闹”现象的发生。
靠道理说服上访者。对不合理的诉求,做到耐心解释,讲清国土资源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并从信访人的切身利益出发,找准信访问题的关键点,向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对无理缠访户,在大力宣传《信访条例》的前提下,耐心细致地做其思想教育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劝其放弃无理要求。2011年4月的一天,该镇魏庄村20多个村民集体到国土所,反映村里一个组长把土地私自承包给别人。面对群众的怒气、怨气,该所值班人员并没有把他们推给别的部门,而是先让他们将问题说清楚,等他们心平气和后,给他们讲明政策,这不属于国土所管理的范围,并及时与镇农办结合,妥善处理了此事。
用法律处理反映的问题。面对各类信访件,该所制定了信访事项登记、受理、办理和书面答复四项接访流程,在日常接待群众来访方面,严格按照《信访条例》的要求,依法进行登记并履行告知义务,及时将案件办理并答复上访人,使上访群众问题切实得到合理解决。
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四件事,把信访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畅通信访渠道。利用每年的“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宣传日”,尤其是在农村的集会或庙会,设立咨询台,向群众宣传有关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在宣传时,该所从老百姓关注的土地焦点,如宅基地审批、建房、养殖用地等入手,用通俗的语言向老百姓宣传土地管理新的政策,帮助他们了解土地信访的渠道和途径。尽可能地使全镇范围的土地信访控制在本辖区范围内解决。
提高自身本领。要想在当前形式下的土地信访中让人心服口服,就必须要有令人信服的政策理论武器。每当有关土地新的政策下发后,该所就及时组织所里人员集中学习,吃透政策,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在接访中,提高敏锐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判断上访群众要说什么、是哪一类问题、目的是什么等等。根据谈话者的情绪、现场的氛围等适时调整谈话的方式,引导上访者平静情绪,把问题讲清楚,能够把反映的问题及时予以处理。尤其是该所的一名工作人员,透过自身努力,取得了司法资格证,她在接待群众上访过程中,能够把握政策,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进一步树立了国土部门的形象。
关注焦点难点。土地信访的发生很难预测,该所通过加强巡查排查,对每一个时段可能会引发土地信访事件的焦点和难点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如哪些企业在开工建设、哪些土地纠纷在进行、哪个村组哪户村民在建房……。这些问题爆发前,该所就及时与镇里有关部门结合,做到了心中有数,把这些村列为信访工作重点,防止因新农村建设诱发土地信访矛盾。了解有关情况,掌握了某些线索,一旦有这一类的土地信访问题出现,可以从容面对,迅速解决,把土地信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既减少了当事人的损失,又减少了执法成本,从源头上减少了土地信访。 发挥协管员作用。首先充分利用土地协管员的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协助所里处理信访纠纷。其次利用每周镇里开会、定期组织集中培训、举办交流会等形式,邀请上级领导和知名律师进行授课,进一步提供协管员的水平。第三,将土地信访按区域包干,把全镇划为几个片区,土地信访包干到人,一个片区一份联系卡,卡上载明联系人、联系方式、信访程序、办理期限等内容,使老百姓一目了然。既保证了在土地信访中找得到人,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