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按照“打开前门保发展,堵死后门守红线”的总体要求,积极主动服务,依法严格管理,采取“推、拉、转”等措施,千方百计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矛盾,实现了合法用地升上去、违法用地降下来的良好局面。
一是超前谋划,主动服务,将经济发展用地“拉”入依法用地轨道。在“拉”上,我们重点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主动沟通,了解需求,全力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早在年初,我们便及时主动与各县区政府沟通,征询各县区重点项目及产业集聚区急于落地的项目,按省、市、县三级分类,分轻重缓急排队,研究编制项目用地计划,对每个项目逐个提出落地方案。我局经与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就今年的用地需求进行对接,全年全市用地需求约1.7万亩,超出上级下达计划的6.1倍。按照省政府“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要求,上级分配我市的计划指标,将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对一般项目用地,按照各县区用地需求量,制定下达盘活挖潜计划,由各县区负责,制定保障一般项目的用地方案,主要从城市和农村两个方面通过挖潜解决。同时,对一些重大、急需落地的好项目,短期内难以报批的,通过区位调整解决。上半年,协调省国土资源厅完成了2011年剩余12 个批次2349.43亩申报用地的审查,全部经省政府批复。同时,新报批3个批次1093.5亩,正在组卷报批6个批次1414.7亩,通过增减挂钩解决1297亩。
第二,研究政策,加强协调,提升集聚区发展空间。年初以来,为进一步拓展集聚区发展空间,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增、调、降、退”的动态调整机制要求,我们多次与各县区政府进行对接协调,优化用地布局结构;多次与省国土资源厅沟通协调,积极寻求支持,使全市6个产业集聚区发展区扩大51.6平方公里。
第三,健全制度,规范运作,服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是根据河南省人地挂钩有关政策,制定了《mobile.365-588_Bte365_365football人地挂钩试点工作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办公室印发。配合市委农办制定了《中共mobile.365-588_Bte365_365football委mobile.365-588_Bte365_365football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目前该文件已印发,明确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报批程序。同时,《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也正在市政府运转。二是申请农村新型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第一批2740万元已到位,目前正在施工中;第二批申请补助资金2247万元,已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三是主动与市委农办及各县区密切联系、积极对接,对于今年各县区重点建设的入住5000人以上的社区用地问题,进行调研,了解情况,主动提出解决社区建设用地问题的办法。同时,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二调成果对接的机遇,通知各县区做好新型农村社区的空间预留问题。四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mobile.365-588_Bte365_365football新农村建设土地及宅基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坚持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开、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原则,严格监管,规范运作。对已批准的18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行了督导检查,对拟报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正在进行调研论证。同时,积极申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试点,缓解用地压力。今年上半年,我市共编制挂钩项目试点规划3个,面积4312.5亩。
二是依法依规,严格管理,将经济发展用地“推”入依法用地轨道。在“推”上,我们也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严格执法,加大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今年以来,我们持续落实“三早”动态巡查机制、共同责任机制和约谈、问责机制,深化以乡所为单位,市、县、乡三级国土资源部门上下联动的土地执法监察责任制,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占地势头。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发现违法占地苗头62起,及时制止违法占地45起100余亩,制止率73%,立案查处17起1050亩,给予违法责任人党政纪处分2人次,移送公安追究责任人刑事责任人6宗,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2宗,违法占地的宗数、面积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59%、47%。
第二,扎实开展2011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6月份,省下发我市卫片共有283个疑似违法违规图斑,目前,全市卫片图斑核查工作已全面部署,各县区正在对辖区内2011年度土地卫片图斑进行核查。早在4月,我局已开始对全市违法用地进行全面整改,对该拆未拆用地、违法违规用地案件没有查处到位的,坚决拆除、处理到位,为2011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打牢基础。至目前,已拆除违法用地13宗,面积51.5亩,拆除违法用地上建筑物1.86万平方米。
第三,借助开展的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专项治理和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今年3月份以来,我市按照省纪委、省监察厅和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安排部署,认真开展了治理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专项行动,并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已征收土地5115.82亩,批后征地率由75.77%提高到91.16%,提高了15.39个百分点;已供出土地6347.14亩,批后供地率由61.45%提高到88.36%,提高了26.91个百分点;清查出的22宗闲置土地已分别处置。其中已收回1宗,开工建设9宗,延期开发建设12宗,县区政府已分别与用地单位签订了开发协议,重新签订了出让合同,约定了开竣工日期。
三是搞好政策宣传,“转”变全社会依法用地观念。在“转”上,我们同样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经常性宣传。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等重大节日,通过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广泛宣传。今年“6.25”全国土地日期间,在《漯河日报》组织了专版,在电视上播发了新闻,在20辆公交车上刷写了宣传口号,发送短信2万条,刷写宣传标语800余条,设彩虹门15个,制作展板60块,出动宣传车60辆,进行广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二是突出对各级领导的宣传。为市、县、乡镇、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领导免费订阅、赠送国土资源报刊杂志。坚持利用党校每年举办的各类干部培训班,讲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编写《领导干部学法材料》、《国土资源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相关政策汇编》,分送到各级领导干部,包括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手中。
三是突出针对性宣传。年初,我局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招商引资用地、节约集约用地和土地综合整治三个“国土资源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政策宣讲团”,就招商引资中哪些项目在用地上是鼓励的,哪些项目在用地上是限制的、禁止的;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如何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时序,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如何盘活利用好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依法规范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分县区、分层次,进行集中宣讲,不断提高全社会的依法用地、节约用地、集约用地意识,携手国土部门共同破解保护与保障的难题,共同管好地、用好地。通过持续的宣讲,乱占滥用、粗放利用的用地观念逐步转变,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意识不断增强。
四是启动网上招拍挂系统,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的公开、公正、透明度。
今年3月1日,我市作为全省开展网上招拍挂工作第一批两个试点城市之一,正式启动了mobile.365-588_Bte365_365football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系统,实现了在互联网上发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公告和拟出让宗地信息,接受竞买人网上报价申请,在网上自动确认申请人竞买资格,通过计算机程序组织竞买人在网上报价,并自动确认最终的竞得人,通过“制度+科技”手段来不断增强建设用地供后监管能力,确保了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实现了政府收益最大化,堵塞了交易中的漏洞,促进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上半年,市本级共出让土地40宗,面积1661.55亩,收缴土地出让金2.974亿元,其中挂牌9宗,面积978.71亩,成交额1.72亿元。
(五)扎实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办证工作。局党组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十分重视,于4月份专题向市政府常务会进行了汇报。一是提请市政府出台了《mobile.365-588_Bte365_365football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漯政〔2012〕48号)。二是编制了《mobile.365-588_Bte365_365football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目前该《方案》已报请市政府召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讨论后印发至各县区。三是提请市政府出台《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通知》。目前已征求完各部门意见,报市政府审查、签发。四是此项工作4751.8万元经费已纳入财政预算。待该项经费到位后,我们将及时进入招标工作程序。五是组织市技术指导人员开展了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业务培训。并根据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规程要求,对二调成果和城镇地籍成果等相关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漯河“一区两城一中心”建设,统筹城乡“三化”发展,继续按照“打开前门保发展,堵死后门守红线”的总要求,以实现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互促双赢”为目标,以人地挂钩政策为抓手,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以构建国土资源管理新格局为保障,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支撑。
一是加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按照“有保有压”,优先保障产业集聚区重大产业升级项目、保障性住房、高新产业技术项目和民生工程用地需求;禁止向“两高一资”、重复建设和违背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供地,以此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二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耕地目标考核办法,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切实将耕地保护由“一家管”变成“大家管”。围绕粮食核心区建设,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整理,提高耕地的质量和数量。继续落实“三早”机制,真正做到防范在先,发现及时,制止有效,查处到位。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三是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按照市委确定的“一个主题一条主线”要求,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要加大存量土地的盘活力度。二要严格项目准入门槛。实行上报新增用地指标与供应土地数量相挂钩。三要扎实推进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区)创建活动的开展。
四是用好增减挂钩政策,破解用地难题。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节约的土地首先要补充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应优先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产业集聚区发展,同时要留足农村经济发展用地;节余指标可以安排到城镇有偿调剂使用。充分利用全市“三项整治”备案指标,适时投放到挂钩项目的拆旧区,直接调剂用于产业集聚区及市区的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缓解建设用地紧张压力。
五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拓展“三化”发展的用地空间。按照规划引导、政策激励、规范管理的思路,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拓展土地利用新空间。要积极引导、规范新农村建设用地,确保建新村资金有保障,拆旧区能够及时复耕,避免形成新的违法用地。
六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一要着力加强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和保密意识教育,定期开展保密自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二要着力加强作风纪律建设。三要着力加强“创先争优”活动,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纪律严明、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为国土资源的有效保护、有序开发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一二年七月二日